4000-169-679
電池性能可以決定電動汽車的使用體驗,從行駛里程到充電時間再到汽車的使用壽命?,F在,人工智能已經使像在加油站給電動車充電這樣的夢想更有可能成為現實,并可能有助于改善電池技術的其他方面。 幾十年來,電動汽車電池的發展一直受到一個主要瓶頸的限制:評估時間。在電池開發過程的每個階段,新技術都必須經過數月甚至數年的測試,才能確定它們的壽命。但是現在,由斯坦福大學教授斯特凡諾埃爾蒙和威廉覺領導的一個團隊開發了一種基于機器學習的方法,可以將這些測試時間減少98%。研究小組測試了他們的電池充電速度的方法,他們說,該方法可以應用于電池開發管道的許多其他部分,甚至非能源技術。
疫情之下,“無人”概念意外迎來2020年的第一縷曙光。 在人們被迫“宅在家”的日子里,無人車助力疫情的相關短視頻在抖音悄然“走紅”,畫面上,一輛印有“京東物流”Logo的無人配送小車在武漢青山區吉林街上“來去自如”,穿過建設二路路口后,最終將物資順利運達至武漢第九醫院。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年度報告,預計到2050年,全球年齡在65歲及以上的人口總數將為16億,占世界人口的近17%。中國老年人口數將達到4.87億,占我國總人口的三成半左右。此外,預計全球人均壽命將增加近8年,從2015年的68.6歲增加到2050年的76.2歲。隨著預期壽命的增加、人口老齡化,醫療保健方面的公共服務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由此,物聯網等數字科技在醫療健康產業中的應用場景急劇增加。
防控疫情至今,全國多個省份通過大數據、人臉識別等技術精確識別高危人群,大大提升了前期“找到人”的效率,但是記者近日在一線調查發現,在社區村鎮等一線,“管住人”的防控末段靠的仍舊是“人海戰術”“登記填表”??萍贾巍皬姼扇踔Α钡那闆r仍然存在。當前基層防控疫情壓力很大,人力物力捉襟見肘,如何用科技支撐解放基層戰斗力,既提升防控效率,又做好應對服務,是值得思考的一大課題。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一位神秘的“快遞小哥”穿梭在武漢街頭,最終順利將醫療物資運送至武漢第九醫院——這是武漢智能配送第一單。而完成這次配送的是一款L4自動駕駛技術水平的智能機器人。
2 月 16 日訊,據中汽協發布的 1 月汽車產銷數據顯示,1 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 4.0 萬輛和 4.4 萬輛,同比分別下降 55.4%和 54.4%。 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產銷預計完成 3.5 萬輛和 3.9 萬輛,同比分別下降 56.3%和 54.5%;新能源商用車產銷預計均完成 0.5 萬輛,同比分別下降 37.4%和 51.7%。
對疫情進行防控隔離、對重點區域實施隔離監控,是當前控制疫情擴散的關鍵舉措。在社區重點區域和鄉村重點地區安裝防控監控攝像頭是基層疫情防控有效措施。目前,眾多企業為政府提供監控設備免費租用服務,進一步降低政府成本擴大監控范圍,彰顯在疫情防控中的責任擔當。
燃料電池被不斷提及,成為清潔能源的代表之一。
2020年這場戰“疫”,我們看到不少新技術立了大功。大數據篩查、AI助力疫苗研發、5G網絡技術確保通信等等,這些技術都將極大提升防疫情防控工作的效率。其中,“遠程醫療”再次走入人們的視線,其概念股更是受到追捧,例如和仁科技、海南海藥、瑞康醫藥等均呈現大漲。
對于自動駕駛汽車有一個公認的事實,那就是當車輛提供共享服務后,產品的價值才能真正體現出來。
您訪問的頁面無效!
回到首頁